2021武汉医保系统将上线省医保系统平台,武汉医保平台停机切换是什么时候停机及恢复的,各位近期办理各事项的朋友快来了解下吧。
按照国家和省医保局统一部署,武汉市将停机切换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各类医保服务切换时间如下:
1、武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含大学生)参保登记、变更、核定业务
暂停时间: 2021年12月14日17:30起
相关说明: 停机期间,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不受影响;2022年度缴费业务顺延至2022年2月28日
2、武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含生育)参保登记、变更、核定业务
暂停时间: 2021年12月15日17:30起
恢复时间: 业务办理恢复时间另行公告。
相关说明: 停机期间,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不受影响
3、武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含大学生)定点医药机构实时联网结算业务
暂停时间: 2021年12月22日18:00起
恢复时间: 2021年12月31日23:00后恢复
医疗保险停办范围和时间安排
2021年12月14日17:30起,暂停办理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含大学生)参保登记、变更、核定业务。
2021年12月14日24:00起,全市税务、代征银行暂停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含生育)、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含大学生)征收业务。
2021年12月15日17:30起,暂停办理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含生育)参保登记、变更、核定业务。以上暂停的医保经办业务,涉及省政务服务网、鄂汇办APP、自助服务终端、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服务渠道,以及市、区、街道、社区医保窗口等线下服务渠道。
2021年12月22日18:00起,暂停现行医保待遇系统,停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含生育)、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含大学生)所有待遇类经办业务,以及定点医药机构实时联网结算。
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停办范围和时间安排
2021年12月14日17:30起,暂停办理全市企业职工(含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欠费实时补缴业务。
2021年12月14日24:00起,全市税务、代征银行暂停所有企业职工(含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征收业务。
2021年12月15日17:30起,暂停办理全市其它所有企业职工(含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经办业务。以上暂停的社保经办业务,涉及省政务服务网、鄂汇办APP、自助服务终端、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服务渠道,以及市、区、街道、社区社保窗口等线下服务渠道。
2021年12月22日18:00起,与现行医保结算系统联动的工伤结算系统同步停机进行新老系统切换,全市工伤服务协议机构暂停系统结算(含工伤医疗、工伤康复、辅助器具配置)。
关于停机期间我市医疗保险业务的处理
停机前工作
请参保单位和个人在2021年12月14日24:00税务、代征银行暂停医疗保险费征收业务前,及时缴纳已核定的医疗保险费用,避免医保待遇受到影响。
各医疗机构于2021年12月22日17:00前在医保现行系统中办理在院病人医保出院结算业务。未达到出院条件或因特殊原因在院的病人,停机以后发生的医疗费用,待湖北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上线后,在新平台中再次办理医保住院及结算业务(不另收起付线)。
门诊重症(慢性)疾病及有特殊药品用药需求的患者,建议在停机前提前开具停机期间所需药品。
停机期间受影响业务处理
停机期间参保人员门诊就医和购药由个人现金支付;门诊治疗重症(慢性)疾病、住院就医个人先行垫付医疗费用,系统上线后回定点医药机构办理费用补录和结算。
停机期间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可在系统上线后办理补登记和补结算手续,无法补办的,参保人员现金垫付费用后,到所属辖区医保经办机构办理现金报销。
其他因停机导致医保待遇受影响的(如门诊重症(慢性)疾病资格不能及时申报、生育就医等),系统迁移上线后,可到所属辖区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停机期间发生医疗费用的追溯报销。
停机至业务办理恢复前,各项医保业务办理时限到期的,予以顺延。
关于停机期间我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业务的处理
关于业务延办的处理
我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业务恢复办理后三个月内,用人单位及人员可到辖区社保经办机构补办停机期间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业务。
关于待遇延办的处理
参保人因停机影响不能及时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待遇审核、死亡待遇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工伤保险待遇核定等业务的,应在新系统上线后及时办理。新系统上线后三个月内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核定申领手续的,按规定补发相应待遇。
关于停机期间我市工伤医疗业务的处理
停机前工作
各工伤医疗服务协议机构于2021年12月22日17:00前在工伤结算系统中办理在院工伤病人出院结算业务,未达到出院条件或因特殊原因的在院工伤病人,停机以后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待上线湖北省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后,在新系统中再次办理住院及结算业务。
停机期间受影响业务处理
停机期间工伤就医由参保单位或个人现金垫付,新系统上线后回工伤医疗服务协议机构办理费用补录和结算。
其他因停机导致工伤就医待遇受影响的,新系统上线后,停机期间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可到所属辖区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追溯报销。
关于停机期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待遇及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发放的处理
停机期间,我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待遇及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发放不受影响。社会保障卡的补卡、挂失等相关业务在各银行网点可正常办理。
业务恢复时间和相关安排
2021年12月31日23:00起,恢复全市医疗机构、药店购药医保结算,其他医保经办业务视实际情况逐步恢复,医疗保险征收业务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021年12月31日23:00起,逐步恢复全市工伤服务协议机构联网结算。
我市启用湖北省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恢复办理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系统业务,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征收业务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如系统切换进度提前或者延后,将在武汉电视台、武汉市政府网站、武汉市医疗保障局和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相关媒体上发布公告,请及时关注。
本次信息系统停机切换带来的影响和不便,敬请参保人、各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谅解!如有其它工作调整将另行通知。
全市医疗保障服务电话
027—87812393
全市社会保险服务电话
027—12333
来源:武汉市医疗保障局
为什么要上线国家医保信息平台?
“建设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是基于全国‘一盘棋’的考量”。目前,我国有超过13.6亿参保人,分布在各个省市。之前各地接入的医保系统多种多样,系统彼此之间信息无法形成交流和共享,这就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特别是异地医保结算等医保业务方面,给广大参保人带来不便。
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是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保信息平台,由国家统一开发建设。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将大幅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参保群众提供更加广泛、便捷的“互联+医保”服务。随着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在全国全面覆盖,将逐步解决全国各地医保信息平台差异大、数据不互认、参保人不便利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医保业务经办效率、提升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便利度,有助于国家医保政策更好落地,也有助于医保基金监管能力全面提升。
系统停机时间为何长于以前?
“此次整体上线的新平台,涉及面非常广、涵盖医保所有业务,是信息化行业中风险等级最高、操作耗时最长、安全压力最大的系统工程”,武汉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将对参保人员就医看病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市医保部门采取了多种方式优化操作流程,以缩短平台切换测试时限。虽然我市医保部门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对很多繁杂的数据工作进行迁移,“但总体工作量非常大”。
据介绍,此次平台切换涉及全市1200多万名参保人员,自2001年至今的海量医保数据,将从老平台转换迁移到新平台,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安全备份和验证。同时,为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我市要将医保业务交由信息系统办理,实现就近办、马上办,“系统体量庞大、程序编制复杂,需要做大量验证测试工作才能交付使用,确保为全市人民提供高质量医保服务”。为此,我市近万家定点医药机构,要将原有不同类型、不同技术条件的信息系统统一与新系统互联对接,“这需要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并进行大量测试等”。
停机期间如何就医购药?
“停机期间,全市参保人员的医保待遇不受任何影响。”该负责人表示,停机至业务办理恢复前,各项医保业务办理时限到期的,予以顺延。
具体来说,在停机期间,城镇职工普通门诊和药店购药不支持使用个人账户支付就医及购药费用,参保人员需要现金支付相关费用;门诊重症(慢性)疾病患者在停机期间就医的,费用由个人先行垫付(或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记账),系统切换上线后,可到就诊医疗机构办理医保费用补录、结算和退费。系统停机期间,企业离休、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就医以及医疗救助对象就医,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记账,待新平台上线后,在新系统中办理医保费用补录和结算。城乡居民医疗医保待遇不受影响,2022年度缴费业务顺延至2022年2月28日。
省内及跨省异地未能及时备案发生的异地就医费用,参保人员可现金垫付医疗费用后,到所属辖区医保经办机构办理现金报销。系统上线后,参保单位到辖区医保经办机构补办生育津贴申领等手续。
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后将带来哪些便利?
“新平台就像是‘医保普通话’,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编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群众参保就医便捷度。”该负责人介绍,过去,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是医保部门普遍面临的难题,“两座相邻城市之间医保业务标准可能都不一样。”
为提升医保服务能力和水平,国家医疗保障局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并正式投入运行。上线后,将给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医保服务,用信息化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服务渠道、提升服务体验。
12月15日17:30起,武汉市将陆续暂停医保业务办理。我市医保部门将密切跟踪停机切换进展,如具备提前恢复办理条件的,将尽早恢复医保相关业务办理渠道,届时也会将恢复办理时间尽快告知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