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生活城事 导航

2021宜昌人才引进政策解读

作者:whycl 时间:2021-11-08 09:53:44

近日,宜昌市举行了一场人才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未来对人才引进的总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整体措施还是比较吸引人的。如果各位打算到宜昌定居的话,一定不要错过,可以先来了解一番。

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kd10114%2F531%2Fw1280h851%2F20210429%2Feb35-kphwums1457072.jpg&refer=http%3A%2F%2Fn.sinaimg.jpg

宜昌人才政策总目标

到2025年,宜昌城区新引进大学毕业生以上各类人才20万以上,新增人才总量40万,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0万。

构建人才“易居”体系

实习求职免费住。来宜实习实训由所在单位负责提供免费住宿,来宜求职应聘15天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

就业3年免房租。中专及以上人才首次在宜昌就业后,3年内可以1元年租金入住人才公寓,房源不足时按照博士每年12000元、硕士9600元、本专科6000元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帮助人才解决刚参加工作时的周转房问题。

购房帮忙付首付。人才工作稳定后有购房需求时,政府又帮忙来付首付。首次宜昌就业后2年内,购买人才房按博士10万元、硕士6万元、本科专科5万元发放人才“购房首付款补贴券”。

购房贷款提额度。在帮助付首付的同时,考虑到购房贷款额度与人才实际支付能力仍有差距,又进一步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专科及以上人才购买住房公积金贷款按城区最高额度50万的1.2-1.5倍系数申请,最高可贷75万元。

公积金还款无压力。考虑到人才的还贷压力,继续强化公积金还贷保障,提出各类用人单位必须为新就业人员建缴住房公积金,并对专科以上新就业毕业生月缴存额单位负担部分提出不低于1000元的参考标准,对自主创业大学生“按个人年缴存额10%给予3年财政补贴”的补充住房公积金政策,确保公积金还款无压力。

实施人才引育政策

将每年3月30日,作为“宜昌三峡人才日”。

未来5年,宜昌市人才综合投入将达到70亿元以上。

五年内引进培育产业领军人才100名、产业领军项目100个。入选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最高可获1000万元综合资助,项目最高可获1亿元股权投资。对顶尖型人才实行滚动资助、上不封顶。

对金融、创投领军人才,按其直接服务城市发展全年融资总额度的1‰、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

高技能领军人才,最高给予30万元奖励,3年内每月发放2000元生活补贴。

教育、医学、文化文旅类产业领军人才,给予引进单位每人30-80万元奖励。

科研人才以及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等新动能人才,给予引进单位最高每人20万元的奖励。

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宜工作期间最高给予30万元生活补贴,免费入住三峡国际人才城人才公寓。

组建屈原文化国际研究院,“一事一议”引进人才。

对宜昌市文学艺术院签约的知名艺术家,给予最高每人30万元补贴。

企事业单位(含中省在宜企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博士学历以上人才,3年内发放15-30万元生活补贴,紧缺急需人才可一次性发放到位,加上10万元的购房首付款补贴,博士最高可达40万元。

毕业5年内的硕士、本(专)科生到企业就业、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3年内每月分别发放1000元、500元的生活补贴。

设立宜昌创新人才学院,对企业和研发机构引进科研人才、新动能人才除了给予重奖外,还统一“给身份”,落实创新人才专项事业编制。

真金白银奖人才

每3年评选10名“宜昌杰出人才”,作为宜昌人才的最高荣誉,入选者给予50万元奖励,在宜工作期间享受最高礼遇。

每两年评选20名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0名青年创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5万元奖励,对其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综合资助。

鼓励培育名师、名医、名家,5年内建设50个名师工作室,50个名医工作室,20个名家工作室,给予每个工作室10万元奖励,其中5万元用于奖励个人。

首次评选“宜昌名匠”,给予个人最高10万元奖励。

为来宜人才发放宜才卡,开发开通宜才码(二维码),人才持卡扫码即可以在网络平台查询政策、享受服务,实现“一卡集成、一网通办、智能匹配、免申即享”。

非公人才纳入职称评选

用人单位通过猎头公司引进年薪40万元以上人才的,单个人才按猎头费用的50%、最高20万元给予奖励。

当年引进20名及以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的,按猎头费用的50%,最高10万元给予奖励。

设立1亿元人才基金,并撬动社会资本形成10亿规模的子基金群,定向支持宜昌人才创新项目。

设立人才项目引进“伯乐奖”,人才项目落地、项目第一年产生利税和项目企业上市三个阶段,分别给予奖励三次奖励,累积可突破百万元。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机制,项目失败可按实际投资额40%,最高300万元给予补偿。

劳动关系在宜的非公人才纳入职称申报人员范围,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大专、本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中级,全日制博士可直报副高。

src=http%3A%2F%2Fzkres1.myzaker.com%2F202004%2F5e8d5aaa622768b17901bb1f_1024.jpg&refer=http%3A%2F%2Fzkres1.myzaker.jpg
展开剩余部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用户留言 联系我们

跟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