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东奥会已经闭幕了,但冬奥会带火了许多的职业,冰雪场地设计师,冰雪运动装备执照,冰雪景点推广,冰雪场地运营等等职业,而武汉的冰雪人次需求排名第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冬奥会带火了啥职业。
自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和参与人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BOSS直聘研究院对冰雪产业全链条相关岗位的数据分析显示,2017年以来,冰雪产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增长高峰,人才需求规模同比增长57%,平均招聘薪资为8200元,同比增长7.5%。今年1-2月,特别是冬奥会举办期间,冰雪装备、服饰和周边产品热度激增,带动以冬奥商品特许零售商和制造商为代表的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企业,招聘需求快速增长,岗位规模占产业整体比例达到40%。
在冰雪产业的上中下游,至少15个细分领域在快速发展,除了最直接的冰雪运动项目和赛事之外,还有“冰雪+制造”“冰雪+建筑”“冰雪+旅游”“冰雪+服务”“冰雪+内容”等多种复合模式和消费需求,既提升了我国冰雪专业人才储备和技能水平,还在其他领域创造了大量多元化就业机会。
2015年以来,冰雪运动在全国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扩大,打破了冰雪运动的局限,让参与人群从小众走向全民,参与空间从地区走向全国,参与时间从冬季变为全年。
该观察报告显示,北京冬奥会的七个大项目中,除了引入晚、难度高的冬季两项、雪橇和雪车项目外,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项目的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参与度都有所提高,市场化经营的体验场馆、培训机构、运动表演和系列赛事开始出现,并逐步增多。
数据显示,2021年,冰雪运动教练岗位在冰雪产业各类人才需求中占比最高,比例为14.6%,需求规模同比增长46%,其中三分之一是滑雪教练,而花样滑冰和速滑项目教练的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了82%和55%。
冰雪运动的普及进一步撬动了体育产业的人才需求。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规模超过500万,但在运动技术、运动防护与保障、器材管理、赛事组织、技术官员、场馆运营等多个方向,目前均处于专业人才紧缺状态。
不过,冰雪产业相关就业岗位已开始扩展到更多城市。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少有86座城市开始具备一定的“冰雪+”人才需求基础,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长三角、中部地区和珠三角等多个地区。
根据冰雪产业人才需求在本地所占的比重,以及冰雪产业人才规模在过去3年的增长情况,该研究院列出了两张城市清单:无论是“冰雪产业人才需求特色城市”还是“冰雪人才需求高速增长城市”,在传统的冰雪运动城市之外,冰雪产业正在全国“遍地开花”,更多的室内冰场、雪场出现在了深圳、广州、佛山、厦门等南方城市。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以成都为例,冬奥会期间,由于谷爱凌、苏翊鸣等明星运动员都曾在成都训练备战,成都的尖峰旱雪四季滑雪场成了热门打卡地。形状酷似金针菇的旱雪毯,是一种在触感、声音和滑行感受上对真雪有90%模仿度的模拟滑雪材料,不仅方便南方城市群众体验冰雪运动,还达到了国家队训练基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