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武汉景点 导航

晴川阁禹稷行宫建筑简介

作者:whlhm 时间:2020-10-28 10:55:38

晴川阁是与黄鹤楼、古琴台秉承的武汉三大名胜,由于建造历史悠久,不断重建之后还留有少许古建筑,包括马头墙、斗拱、牌楼等等,汇聚了中国古建筑的智慧,如今已成为文化瑰宝,下面来看介绍。

28.png

一、晴川阁禹稷行宫起源

禹稷行宫是晴川阁古建筑群中最为重要的古建筑之一,前身为禹王庙,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其建造年代有两种说法,一是南宋绍熙说,二是南宋绍兴说。两种说法相差数十年,但都在南宋,后来人们多认可第二种。对应记载如下:

1、南宋绍熙说

依据为明景泰《寰宇通志》:“原禹王庙在大别山(即龟山)麓,宋绍熙(1190- 1194)年间,司农少卿张体仁以此地江汉朝宗之会,乃建庙以祀大禹,而以益稷配焉”。

2、南宋绍兴说

依据为清人胡凤丹《大别山志》:“南宋绍兴(1131- 1162)年间,司农少卿张体仁督修大别山禹王庙”。

到了南宋末年,禹王庙已破败没落。元代开始重建,元大德八年(1304年)落成。此后禹王庙香火旺盛,成为祭祀大禹的场所。尔后禹王庙屡毁屡建,多次重修。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王庙后,在庙的东侧建了晴川阁,今禹稷行宫和晴川阁的格局至此形成。明天启五年(1625年),禹王庙被改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八元、八恺等18位传说中的先贤。

二、禹稷行宫建筑介绍

禹稷行宫古建筑中具有的廊庑、牌楼、马头墙、斗拱、天井等中国古建筑特色元素都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思考,在一代代人的精心打磨下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然充满生机与活力,被人们所喜爱。

1、砖体牌楼式面墙

禹稷行宫正立面为四柱三门三楼的砖体牌楼式面墙,其他三面为青砖斗砌马头墙。中轴线两侧的卷棚顶廊庑,与宫廊连通,围成方形天井。其建筑形式充分表现了南北结合的清式建筑风格。

28.png

2、廊庑

廊是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基本功能是遮阳、防雨、小憩等。庑是在高台基址上,周边连续建屋,以围成一个内向空间的院落。廊、庑都是殿堂或院落的组成部分。廊既是庑下的通道,也是独立建筑。

27.png

3、牌 楼

牌楼是既具有标牌作用,又具有楼房屋顶形式的一种排架结构,被广泛用于街道起讫点,园林、寺庙、陵墓和桥梁等出入口。

25.png

4、马头墙

马头墙的产生是为了满足防火的需求,早前的木板和夹泥墙,防火性能较差。后人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开始把墙体加高,突出屋顶,有效地阻断了火势的蔓延。

24.png

5、斗 拱

斗拱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由若干个拱件层层垒叠,相互搭交成既具有悬挑作用,又具有装饰效果的支撑构架。它可以增加屋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将檐口荷载,进行均匀传布,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增添装饰效果。

32.png

6、天 井

天井是宅院里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所以得名。

28.png

展开剩余部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用户留言 联系我们

跟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