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2021年版儿童疫苗家长须知,此次的接种有了新的变化啦,更加详细的说明儿童疫苗接种种类及变化,下面了解下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
2021年儿童疫苗接种指南
2021年2月份,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了《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
变化1
部分疫苗免疫程序变化
1. 卡介苗
在新版里,明确了早产儿接种卡介苗的接种原则:
早产儿胎龄>31周,且经临床评估稳定后可以正常接种。
早产儿胎龄≤31周,经过临床评估稳定后可以在出院以前正常接种。
2. 乙肝疫苗
2021版对母亲是HBsAg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者不详所生的新生儿接种原则做了以下调整:
如果妈妈是HBsAg 阳性或者不详,新生儿建议第一剂乙肝疫苗接种时间从原来的“出生后24小时”调整为“出生后12小时”。
同时在低体重儿的定义上,也做了明确界定——体重小于2000g。
来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
3. 脊灰疫苗
从2019年12月起,脊灰疫苗从原来的“1+3”调整为“2+2”接种程序。
在2、3月龄各接种1剂次脊灰灭活疫苗(针剂), 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脊灰减毒活疫苗(口服) 。
此外,2021版对脊灰疫苗的补接种原则做了更具体的说明:
4. 麻腮风疫苗
从2020年6月起,麻腮风疫苗接种程序调整为实施2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接种程序。
变化2
明确特殊健康儿童的接种原则
一直以来,针对特殊健康状态下儿童是否存在接种禁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这让不少家长很是困恼,到底孩子哪些情况不能接种!
最新版本里针对特殊健康儿童都做了明确的说明:
1.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
来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
2. 以下这些常见疾病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
1. 生理性和母乳性黄疸
2. 单纯性热性惊厥史
3. 癫痫控制处于稳定期
4. 病情稳定的脑疾病、肝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
5. 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征、先天性感染梅毒、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
简单点来说,如果有上述情况的儿童,只要是健康、稳定的身体状态下,都是可以正常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
另外,新版本针对家长关心得最多的“过敏性体质的孩子到底能不能接种”这个问题也做了说明。
来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
变化3
补种疫苗年龄限制放宽
在2016年接种程序里面,孩子补种疫苗的年龄限制是14周岁,而2021年则放宽到18周岁。
也就是说,如果在18周岁以前没有打完免疫规划疫苗的未成年人,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接种。
补接种原则如下:
1. 应尽早进行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优先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
2. 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 如果没办法使用同一厂家同种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时,可以使用不同厂家的同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
变化4
重新修订“同时接种”原则
2021版删掉了2016版中“如果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时间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第一类疫苗的接种。”这一原则。
体温超过37.3℃;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贫血等;
处于疾病急性期,比如正在腹泻、严重咳嗽等;
近期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
过敏体质或患哮喘、荨麻疹,且处于过敏发作期;
患严重皮炎或有皮肤感染、湿疹;
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
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
有脑病或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炎后遗症、癫痫;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迟缓;
防御机能不全,患有免疫缺陷病等。
携带预防接种证;
保持孩子接种部位皮肤清洁;
给孩子穿宽松、易穿脱的衣服;
如实告知医生孩子近期的健康状况;
认真听取医生的口头知情告知或阅读《知情同意书》。
留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后再离开;
口服减毒活疫苗后,半个小时内不要吃热食或哺乳;
接种疫苗当天,不要给孩子洗澡,避免接种部位感染;
接种前后几天,不要给孩子吃新的食物品种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孩子有可疑的严重异常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接种疫苗后,宝宝如果24小时内出现38.5℃以下低烧,或伴有轻微烦躁、哭闹、呕吐、腹泻等情况,属于接种后轻微反应,一两天后就消失,不必过于担心。家长应给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方面推荐稀饭、面条、鸡蛋羹等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出现以下情况要赶紧去医院:宝宝体温38.5℃以上,超过48小时仍不退烧,尤其是3个月以下或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或者虽然体温38.5℃以下,但是精神状况差;宝宝出现精神差、排尿减少、脱水、腹痛、严重呕吐腹泻、抽搐、严重咳嗽、呼吸异常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