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素质教育,武汉多区做了很多努力,有的将学校体育课放在了体育中心开展,有的学校用国家级运动员装备上课,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武汉体教融合的最新消息。
3月25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武汉体育中心冰上运动中心看到,来自育人国际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刚刚换好装备,在8名教练、4名老师和队医的陪同下有序进入冰场。
这是育人国际幼儿园小朋友每周一次的冰上运动体育课。4岁的汪均然开心地说:“我喜欢滑冰,现在已经滑了3个月,刚开始有点慢,但我不怕摔倒,现在已经学会侧蹬冰的动作啦。以后,我还要学冰球。”
6岁的魏来是育人国际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他说,从去年9月开始,每周五他在老师的带领下来上一次滑冰课。记者看到,冰场上的魏来不仅行走自如,小家伙还现场展示了他新学的技能——鸭步。
武汉体育中心冰上运动中心群体发展部部长王俊介绍,从去年秋季开始,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教育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神龙小学、三角湖小学、育人国际幼儿园等中小学、幼儿园的体育课课堂搬到了武汉体育中心冰上运动中心。作为区教育局推行的体教融合项目,武汉体育中心冰上运动中心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体质和掌握能力,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培计划,让每一位孩子感受冰上文化,享受冰上运动的乐趣。
王俊说,2021年9月起,三角湖小学针对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授课课时达到50余节,个性社团课50余节。体教融合项目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对冰球运动的喜爱,开拓了学生对于冰球运动的了解,调动了学生对于冰球运动的积极性。“活动期间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兴致高昂,家长们也非常支持学生参与活动。对于我们冰场来说,也通过体教融合培养和发现了更多的冰球苗子。目前,冰场已经成建制地组建了U4-U14等年龄段的冰球队伍。”
每天中午12时,市少儿体校的工作人员会打开围墙上的门锁,不一会儿,武汉市跳水队、体操队的小队员们就背着书包陆续从围墙那边的知音小学回到市少儿体校,用过午餐就开始准备下午的训练了。
市少儿体校校长姚钦安指着围墙说,市少儿体校围墙外面的马路对面就是知音小学,2020年,汉阳区教育局打开“绿色通道”,将市少儿体校30多名小队员的学籍全部迁到了知音小学,解决了他们就近上学的问题。为进一步方便队员上学,市少儿体校在围墙上开了一个门,现在,队员去上学和回来训练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2014年,为开创体教融合新模式,汉阳区教育局以楚才小学为试点,在四年级学生中开设游泳课。姚钦安赞叹说:“汉阳区的体教融合不仅在形式上打通了业校与学校的围墙,在内容上更是丰富多彩,游泳进校园活动就是从这里试点后,推向全市的。”
当时,市少儿体校指派专职教练员指导并协助楚才小学编写游泳运动校本教材,使游泳项目逐步进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每周体育课上,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到市少儿体校游泳馆,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上游泳课。姚钦安说,这项活动非常成功,既普及了游泳运动,又为市少儿体校培养和发现后备人才提供了便利。
市青少处负责人表示,通过汉阳区的试点和推广普及,到目前为止,武汉已经完成43所学校“游泳项目进课堂”的布局。
3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江汉区的武汉市第七十五中学。在该校5楼和楼顶,有2个室内机械靶场和1个室内电子靶场共24个靶位。见证了学校射击队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学校相关负责人说,2002年学校开展射击素质教育时,楼顶的机械靶场还是一个临时搭建的露天靶场。
张佳琪和童童是学校八年级的同班同学。3月25日下午,两人和其他6名队员一起在电子靶场练习瞄准预习。两位女生接受采访时都说,喜欢射击时的英姿飒爽,“练习射击能帮助我们提升学习上的专注力,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很冷静地面对”。
夺得2014年省运会女子乙组气手枪个人冠军的吴宵萌慧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了母校市75中,成为学校射击队的专业教练。“现在的训练环境和条件都非常好,不仅靶位多,而且配备了电子靶场,国家队用什么枪,我们用的就是什么枪,学生不用掏一分钱。想想以前出去打比赛,我都不好意思把枪拿出来,因为太老旧了。”她笑着说。
主教练胡君是湖北省射击队退役运动员,2009年大学毕业后,她主动要求来市75中任教。她说,在这里,射击课是学校体育课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自己也感受到了射击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很多学生接触射击前性格非常内向,甚至不敢说话,但射击运动需要强大的气场和心理素质,练习射击运动不仅改变了他们的气质,也通过参加省市甚至全国比赛的机会,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和视野。”
20多年来,市75中不仅是武汉市体教融合的典范之一,还向省、市射击运动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苗子。去年,该校培养的市射击运动学校专业运动员章天琪3次战胜奥运冠军杨倩,成为全体师生的骄傲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