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部规定大中小学课程中一定要有劳动教育必修课,针对于不同的学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小学可以突出家庭劳动技能,高校突出社会实践、技能提升,中学还有社区服务等,那么为什么要加入这些课程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近日印发,让曾一度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意见。具体措施包括:
(1)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2)要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3)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4)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5)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意见还特别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劳动教育有哪些类型:
1、家务劳动
学生们在家,扫地拖地、洗碗、洗衣、垃圾分类……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2、农耕劳动
家在农村的大学生们纷纷下地,在农忙实践中感受农耕文化。
3、志愿服务
同学们在用志愿服务劳动实践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比如福利院、孤儿院的志愿者服务。
4、其他专业技能实践
来源:新闻联播、河北日报